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220号)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在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登记备案的代表本行业、本专业在全国范围内评选的最高科技奖励,奖励在我国电源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新品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
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电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加速电源科技技术事业的发展。
评奖活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实施细则》以及《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奖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规范推荐申报制度,严格评选条件和程序,严格杜绝以各种形式向评奖单位收取费用,评审结果如实反映我国电源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电源科技奖已分别于2011、2013、2015、2017、2019、2020、2021年成功评选八届,共计获奖项目126个,获奖人759名。
设立奖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优秀产品创新奖、青年奖、杰出贡献奖。
根据《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奖实施细则》的规定,经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2022年“第八届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获奖项目20项,其中特等奖项目2项,一等奖项目3项,二等奖项目7项,优秀产品创新奖8项;获奖个人5人,其中杰出贡献奖1人,青年奖4人。
罗安,湖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0多年来,他一直工作在电能变换与控制领域教学与科研第一线。面向大功率电能变换与控制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秉承“装备改变品质、品质影响世界”的科研追求,领衔组建湖南大学电能变换与控制创新团队,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重大仪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发明了多种大功率电能变换方法,突破了多项共性核心技术,研制出大功率电磁冶金、铜箔电解、海岛电源等核心装备并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罗安院士紧扣国家与国防重大需求,攻关电能变换核心技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国铸重器,为党育人才。鉴于罗院士为本学科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特授予罗安院士第八届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本项目围绕功率变流器安全可靠运行及状态监测问题,提出了复杂工况下基于复系数传递函数的并网变流器安全运行控制方法、电热特征量解耦的功率变流器在线状态监测方法、多时间尺度综合主动热调控方法和不受老化影响的功率器件结温在线提取方法,攻克了功率变流器安全运行控制准则认识不清、状态监测和热管理控制方法缺失等难题。
建立了风机正负序协同理论,解决了不对称故障下风机多重应力的形成机理不明、抑制规律不清、控制方法不足等科学难题。
通过功率变换、状态辨识和安全管控技术的集成创新,应对电池储能规模化应用的挑战。
突破宽禁带器件电热应力瓶颈,发挥宽禁带半导体优势特性,形成了宽禁带器件电热应力分析与调控基础理论
本项目围绕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拓扑结构、普适性模型与性能优化,提出了高效率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衍生方法,建立了电力电子变换器宽参数无约束模型以及提出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优化控制方法,攻克了多端口变换器拓扑衍生方法复杂、宽参数建模解析困难等难题,丰富与发展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理论,取得了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
宽增益直流变换拓扑构造技术与混合储能控制方法,“包容”了新能源发电的“任性”与储能模组的“小气”。
中兴通讯“端-边-云”5G站点全栈通信储能解决方案创新融合了电池管理、功率变换和云计算、大数据和AI等信息通信技术,促进了供电网络的极速部署、极简应用、智能运维和高效节能。
本项目研究了并网逆变器和新能源场站序阻抗建模方法,发明了基于电网阻抗在线测量的自适应控制技术,提出了新能源机组惯量-阻尼识别与协同模拟方法,探究了新能源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及低通信带宽的分布式二次调控技术,研制了系列并网核心装备,实现了高比例新能源的稳定并网运行,助力我国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针对大容量电能变换场景,系统研究了电力电子模块串并联的运行机理及其控制方法。
项目研发的高效高功率密度多端口直流用电适配装置,采用多谐振软开关技术、高频磁集成方法、GaN应用技术、无通讯自适应控制技术以及最优自抗扰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效率 98.14%,功率密度 126W/in³的指标,实现了0-48V无通讯自适应适配的功能,引领了直流用电系统的行业技术革新。
该项目针对多中继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开展研究,突破了多中继系统关键频率求解、多负载输出、能信同传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多中继式无线传能装备,并应用于智能电网、石油勘探等多个领域,为电网安全监测、石油随钻等特种装备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能保障。
项目围绕智慧模块化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实现模块化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绿色低碳、制冷单元高效节能、综合运维智能安全、预制化组件集约高效,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本项目所研究的变频微波炉数字电源,搭载了自创的多级逐波限流技术、变频电源智能控制技术以及全域松耦合磁集成技术,实现了变频微波炉数字电源的开关管过电应力保护、启动性能以及最小连续功率三个方面的技术突破,启动速度优于竞品12.5%,最小功率值优于57%,经过第三方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完成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ZXDN34 S4848A电源实现了业界领先的功率密度与转换效率,支持宽范围的输出电压快速调节,满足新一代5G通信基站节能降耗、小型轻量的关键需求。
主要完成单位:深圳市洛仑兹技术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大功率节能型电池化成分容用数字化馈网双向开关电源采用全数字DSP控制和优秀软件架构,实现电池充电/放电功率双向流动,正反向无差极致快速切换,高动态响应特性,并将电池放电能量回馈电网,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生产检测领域。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瞻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瞻芯的CCM图腾柱PFC模拟控制IC,具备高速、精确控制能力,16引脚紧凑设计,无需编程,使用简单、高效。
主要完成单位: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亮点:EMS能量管理系统属于信息技术领域,是一种信息化的能源管理平台,能量管理系统解决了光/风/柴/储/负荷之间的配合问题,使得系统可以协调运行,既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又可以降低柴油消耗、保护环境。
主要完成单位:苏州博思得电气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本项目攻克了大功率高频软开关逆变技术、管电压管电流高性能数字化控制技术、球管旋转阳极的全数字无级变速旋阳控制技术、球管打火抑制技术等核心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高频高压电源,实现了X光影像设备核心部件“卡脖子”技术攻关。
主要完成单位: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汽车级全碳化硅功率模块Pcell基于内部紧凑结构的半桥拓扑结构设计,内部采用多芯片并联均流设计以及铜排焊接工艺,具有紧凑设计、高功率密度、低杂散电感以及无铅封装高可靠性等特点,产品与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完成单位:科威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科威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S7000H回馈型直流源载系在额定范围内输出电压范围达2000v,3U体积内输出功率达到30kW,功率密度已是行业领先水平。
个人亮点:在氢能轨道交通领域开展了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稳定控制、性能优化和能量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创新成果和实现了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