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2/2 13:45:12 | 浏览量:774 |
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
主要完成人:胡家兵,徐海亮,朱东海,林新春,邹旭东,胡胜,周诗颖,孙丹,康勇,贺益康
项目亮点
建立了风机正负序协同理论,解决了不对称故障下风机多重应力的形成机理不明、抑制规律不清、控制方法不足等科学难题,为风机故障穿越奠定理论基础。
项目介绍
风电机组故障穿越失败导致大面积连锁脱网,给电力系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严重制约风电大规模开发利用。不对称故障下,风机脱网的直接原因是电磁转矩、直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等多重应力超标,其形成机理及调控方法是国际电机与电力电子学科交叉的研究前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项目资助下,历经十多年持续攻关,建立了风机正负序协同理论,解决了不对称故障下风机多重应力的形成机理不明、抑制规律不清、控制方法不足等科学难题,为风机故障穿越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 揭示了风机应力演化的形成机理。发现了负序电压扰动对电磁转矩、直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等风机应力的作用机制,建立了能精确描述风机应力演化规律的解析模型,攻克了风机转矩、电压、电流等多重应力形成机理不清的障碍。
2. 建立了正负序多自由度协同理论。发现了正负序电流指令对风机多重应力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机-网侧变流器正/负序、交/直轴电流的多自由度协同新机制,解决了风机转矩、电压和电流等多重应力协同抑制的理论难题。
3. 提出了不对称故障穿越控制方法。探明了负序引起的锁相抖动机理和电流无静差调节的电路本质,提出了基于谐振式锁相环的比例-积分-谐振控制方法,实现了正负序电流指令的精确快速跟踪,推动了正负序协同理论用于工程实践,解决了风机故障穿越控制难题。
8篇代表作他引1494次,其中1篇连续10年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获国际权威期刊IEEE TEC最佳论文奖。提出的正负序协同理论与故障穿越控制方法已在禾望、艾默生等风电龙头企业产品中成功转化并应用,解决了风机穿越不对称故障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图片
项目完成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项目第一完成单位,组织项目团队,聚焦风电机组正负序协同理论与故障穿越方法,进行了长期科研攻关,取得了基础性、系统性和原创性的成果,突破了风机不对称故障穿越多重应力的形成机理不清、抑制机制不明和调节手段匮乏等国际性难题,有力地推动了风电并网控制技术的进步,并促进了电力电子和电机学科的融合发展。在该领域同行中公认度高、影响力大。主要贡献包括:
(1)发现了负序电压对风机多重应力的作用机制,建立了能精确描述风机应力演化规律的解析模型,攻克了风机多重应力形成机理不清的障碍;
(2)发现了正负序指令对风机多重应力的影响规律,创建了机-网侧变流器正负序多自由度协同新机制,解决了不对称故障下多重应力协同抑制的难题;
(3)探明了负序引起的锁相抖动机理和电流无静差调节的电路本质,提出了正负序电流统一控制架构,攻克了风机故障穿越控制难题。
浙江大学作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是国内最早开展大型风机控制技术的高校(研究机构)之一。学校高度重视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致力于推动国家能源转型发展,组织项目团队,围绕风电机组正负序协同调控理论,开展了长期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1)在风机应力演化机理分析方面,创建了风机瞬时功率/电磁转矩与正负序电压/电流之间的解析模型,发现了负序分量对转矩二倍频波动的作用规律;
(2)在风机多重应力协同抑制方面,提出了机-网侧变流器正/负序、交/直轴电流的多自由度协同新机制,为风机多重应力协同抑制提供理论基础;
(3)在风机不对称故障穿越控制方面,提出了基于比例-积分-谐振(PI-R)的风机正/负序电流统一调控方法,推动了正负序协同理论用于工程实际。
第一完成人简介
胡家兵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胡家兵,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T Fellow,IEC SC8A JWG5工作组召集人。2004年和2009年在浙江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在Sheffield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兴趣包括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大规模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与控制、多尺度复杂系统理论等,研究工作先后获得了国家“万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联合基金重大类集成项目等资助。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H指数41,出版专著3本,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电源学会特等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一等奖等。目前承担IEEE Trans. Energy Conversion(TEC)、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RPG)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期刊的编委工作,多次担任IEEE/IET、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的特约专题主编,2016-2021连续6年入选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