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2/7 14:25:54 | 浏览量:310 |
徐德鸿 教授
浙江大学
个人亮点
提出了齐边沿脉宽调制软开关变换理论,解决软开关三相功率变换的国际难题,为三相电力电子装备的效率、功率密度、可靠性等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首创超级不间断电源概念,大幅提升了供电电源系统的可靠性;研制了高性能兆瓦级不间断电源系统,实现大容量不间断电源的自主自控,为我国电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个人简介
徐德鸿教授长期从事电源技术和重大工程电源装备研究开发,为我国电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介绍如下:
1.电力电子变换理论:三相电力电子装置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气化交通、工业自动化,长期以来人们希望通过引入 “软开关” 技术提升三相电力电子装备的性能。徐德鸿教授提出齐边沿脉宽调制(Edge-Aligned PWM)的软开关变换理论,解决了软开关三相功率变换的国际难题。基于齐边沿脉宽调制软开关理论导出了系列软开关AC/DC 和DC/AC变换电路新拓扑,并推广到多种电力电子组合电路。齐边沿脉宽调制能够与连续PWM、断续PWM、SVM等已有的脉宽度调制方法相兼容,适合于感性、容性、非线性等负荷,以及三相三线、三相四线及多相系统。系统地构建三相电力电子软开关电路拓扑、调控和设计方法,为大容量三相电力电子装备的能效、功率密度、可靠性等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此外,还提出了并网变流器电流加权控制方法,提升了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动态性能;提出了移相加脉宽调制控制(PPS)的概念,开辟了双向DC/DC功率变换研究的新方向。出版了首本关于三相软开关电力电子技术的英文专著。
2.大容量不间断电源系统:徐德鸿教授在不间断电源系统高效率大容量电力电子变换、可靠性设计、电能质量和负荷适应性提升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提出基于多谐波环的输出电压谐波抑制技术,提升了不间断电源带非线性负载的能力。发明逆变器中点电压直流分量抑制技术,消除了并联不间断电源系统各逆变单元输出直流分量,提高了并联系统的稳定性。针对大型电源系统轻载时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电源系统多模式效率优化技术,显著提升了系统能效。研制兆瓦级不间断电源系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高端不间断电源的自主自控,确保我国信息系统、精密制造、核电站、国防基地等的安全可靠的供电。
3.面向重大工程供电的高性能电源装备:在国际上首创了超级不间断电源(Super-UPS),通过电力电子变换架构集成电力、燃气两种独立的能源,并对核心电力电子变换环节设计冗余,显著提升平均无故障时间,大幅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电源系统生存能力。此外超级不间断电源方便接入新能源,取消了后备柴油发电机,提升了电源的环保性。创立了多能源电源系统构建理论,发明了多能源电源系统的协同控制和故障保护技术,实现了故障智能识别和隔离,大幅提升了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环保性。成果在我国电源企业实现了产业化,超级不间断电源的架构也被国外的数据中心采纳。
徐德鸿教授的电源技术和重大工程电源装备成果已应用于数据中心、新能源、工业自动化、国防等领域。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5项。出版著作16本、发表论文340余篇,牵头制定团体标准1项。获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和IEEE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7项。连续4年被爱思唯尔(Elsevier) 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曾获中国电源科技进步特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当选IEEE Fellow, 2016年作为全球首位华人获IEEE电力电子学会Middlebrook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