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电源学会
​2025年电源云讲坛第1期(总第44期):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数智化分析与柔性调节技术

发布日期:2025/2/28 10:06:41 浏览量:906 分享:

各有关单位:

为助力会员企业技术交流和产品创新,学会于2020年推出线上交流活动-“电源云讲坛”,共计举办43期,超过七万人次参与,得到行业广泛关注及认可。为持续助力会员单位和行业企业创新发展,2025年学会将继续举办电源云讲坛活动,年内计划组织10期。

电源云讲坛系列活动采用网络会议研讨+在线直播的形式,邀请各领域优秀专家和会员企业,就广大会员关心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进行讲座报告,同时邀请资深专家与企业代表就相关专题进行互动研讨。欢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参加。

2025年电源云讲坛第1期具体安排如下:


一、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电源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

     中国电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二、 活动主题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数智化分析与柔性调节技术

三、 活动时间

3月8日 9:00-12:00

四、 本期焦点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柔性负荷广泛接入下,配用电系统源网荷储交互作用增强,电能质量扰动来源日益丰富且呈现强耦合特性,电能质量扰动逐渐从传统单一非线性负荷引发的局部现象,演变成由各类型设备交互作用导致的系统性问题。电能质量问题的宽频带、分散化、强随机等新特征不断涌现,威胁配用电系统优质供电水平。

本期云讲坛将围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特性数智化分析、柔性调控等技术研究热点,通过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技术趋势与交流工程实践经验,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优质供电提供有益参考。

五、 活动内容

·  专题报告

·  互动嘉宾研讨点评

·  自由交流、答疑


六、 专题报告

新型配电系统电能质量建模分析与抑制技术

孙媛媛 教授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新型配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新技术

李达义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配电网新型电能质量装备的思考与实践

龙礼兰 解决方案总监 

中车株洲所新产业事业部

七、 主持人、互动嘉宾

(一) 主持人

朱明星 教授

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大学

(二) 特邀专家

易  皓 教授  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

周胜军 教授级高工 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陶  顺 副教授 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华北电力大学

八、 参会方式 

(一) 腾讯会议参会

1. 通过腾讯会议参加,可与特邀专家进行互动研讨。为保证互动交流效果,参会名额限300人,报满即止。会员单位享有优先参会权。

2. 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名,审核通过后可在当天进入腾讯会议室。

腾讯会议号:218-391-565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mJeKpbUx3CHz


腾讯会议二维码.png

(二)微信视频号直播

微信视频号“中国电源学会”同步直播,扫码预约观看。

视频号直播.png

九、 联系方式

中国电源学会 会员会展部

联系电话:022-82198662



中国电源学会

2025年2月28日


欢迎广大电源企业加入中国电源学会,与海内外同行、上下游企业、专家学者交流与学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创新和竞争力。学会将与会员企业一路同行,为促进我国电源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共同努力。点击了解详情


附件:专题报告介绍

新型配电系统电能质量建模分析与抑制技术

孙媛媛.png

孙媛媛 教授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报告概要:随着新型配电系统的建设及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柔性负荷等电力电子变换器大规模接入,导致配用电系统中谐波呈现强耦合特征且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明晰多频耦合谐波影响并制定针对性抑制措施,对保障新型配电系统优质供电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面向电力电子设备多频耦合特性介绍异构变流器的耦合谐波建模、影响评估及主动抑制方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为推动新型配电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报告人介绍:山东大学教授、博导、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三八红旗手”,IEEE Senior Member,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2项、国网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SCI/EI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新型配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新技术

1740707711952-ckt-抠图.png

李达义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概要:高比例新能源大量分散接入产生了大量的电压型高次谐波,并可能引发局部振荡现象。电力电子装置属于小惯量系统,同时多个LCL电力电子逆变器并联增加了谐振点,可能会产生各种谐振和稳定性问题。电压型的高频谐波有效的抑制手段不多,增加阻尼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手段之一,本讲座聚焦一种串联型谐波隔离和振荡抑制控制装置,探讨双向隔离高频谐波和灵活调节系统阻抗增加阻尼的方法,为新型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治理方法提供参考。

报告人介绍:李达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电机系主任,全国变压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委会委员,IEEE PES中国区储能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 UPFC P2745series 工作组专家,《水电能源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编委。长期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能质量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开辟了全新研究方向“四象限可控交流励磁可调电抗器”,提出了磁通可控的可调电抗器新原理,基于该原理研制的消弧线圈通过了中国电科院检测,研制的基于基波磁通补偿的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被认定为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两项产品均实现了专利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承担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多项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发表相关论文100 余篇,其中SCI/EI论文40余篇,授权/受理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


配电网新型电能质量装备的思考与实践

1740707740377-ckt-抠图.png

龙礼兰 解决方案总监 

中车株洲所新产业事业部

报告概要:城市人口产业聚集度高,负荷密度大,土地资源紧缺,配电扩容困难;部分地区存在特殊配网电压等级,无法与10kV配电网互联,无法进行负荷转供;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潮汐性负荷长期占据大量负荷容量,且随着未来快充、超充技术的推进,进一步加大负荷的峰谷差异,且无法实现源-荷互动;随着产业链转型升级,重要敏感负荷对配电电能质量及保护提出更高要求;配电网朝向“互动化”、“绿色化”、“柔性化”、“数智化”形态转变。围绕配电网的新挑战,针对电能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源-荷传输提效及难以互动、绿色安全可靠供电等问题,开展相关新型电能质量装备的研究。本报告围绕可靠供电重点介绍了中压电压暂降治理装备,同时围绕灵活、高效供电等综合电能质量提升简要介绍了相关解决方案。

报告人介绍:龙礼兰,中车株洲所新产业事业部解决方案部部长,中车技术专家,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委会委员、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电能变换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电能质量治理、铁路供电、电网主动支撑等相关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及工程应用。取得省级科技成果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项,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行业/团体标准6项,发表论文5篇。

头条
学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