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4/6 10:17:27 | 浏览量:1319 |
2021年电力电子科普征文大赛-三等奖作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胡杨
《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先贤的看法,即事物可以无限被细分。在自然界中,这种认识具有普适性。神秘的原子也是如此,虽然我们不清楚原子的完整面貌,但是所谓“见微知著”,我们能够依据现有的知识来利用原子中蕴含的“宝藏”。
原子可初步划分为原子核与核外电子,而原子核中含有质子与中子,除此之外,原子还有许多可以等待被“开发”的粒子。我们今天所探讨的重离子加速器,就是利用了原子带给人类的财富:重离子。什么叫重离子?简单来说,就是比质子重的带电粒子,包括有些读者朋友们在高中阶段接触过的碳12,铀238等元素。
(原子示意图)
而因为重离子具有特殊的性质,比如不同于光子的能量变化曲线,因此成为了科学家热衷的研究方向。
1932年,考克饶夫特和E.T.瓦尔顿制造了一台高达700kV的高压加速器,也就是我们讨论的重离子加速器的雏形。而新中国在20世纪中期这个“一穷二白”的时代仍然斥巨资建成了700eV质子静电加速器。1988年,兰州建成了用于加速重离子的分离扇形回旋加速器HIRFL。而我们在这里重点介绍的重离子加速器,就是早期离子加速器的演化。
(HIRFL内部情况)
原子核分开,并且将重离子加速,汇聚,最终得到我们需要的离子束。
聊了这么多,读者朋友们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加速器耗资巨大,研究起来困难重重,我们为何要坚持建造呢?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重离子加速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就拿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医疗健康问题而言,重离子加速器已经被应用于癌症的靶向治疗中,被医生形象性的称之为“定向爆破”。读者朋友们可能听说过使用X射线抑制癌细胞的手段,那为何还要使用重离子加速器治疗呢?
其实,我们所说的X射线,在被伦琴发现后,很快被人证实了它的生物学效应。但是,X射线以及伽马射线同时存在着易损伤健康细胞的问题。这时,科学家便想到使用重离子来完成治疗。原来,X射线属于光子,而光子性质与重离子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医学上,科学家发现了重离子的能量变化规律,即布拉格峰(Bragg peak)。简而言之,重离子束只有在将要停下时才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发现乍一听很平常,但是在靶向治疗领域则为医生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以重离子作为“子弹”,可以使这枚子弹在最初进入人体时尽可能释放较少的能量,当重离子到达肿瘤所在区域后,将释放大量的能量来抑制肿瘤。如此一来,患者的健康细胞就能很好的被保护,避免被“误伤”。如今,重离子治疗在中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根据放射线医学研究所的统计,全部患者的平均治疗周期为3周,大大缩短了治疗的时间,为患者能早日恢复健康生活提供了帮助。
(重离子治疗仪器)
不仅如此,中国科学家结合国情,将重离子加速器用到了农业,科研等领域。这个咱们一会再聊。读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机器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百度)
这就是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的组成结构, 这些装置分别为放射性次级束分离线RIBLL、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ECR、扇形聚焦回旋加速器SFC、冷却储存环主环CSRm、分离扇形回旋加速器SSC、冷却储存环实验环CSRe。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建设竟然跨越了数十年时间,它的建设难度从此可以见得。简单概况,我们建造这个装置的目的在于加速比α粒子重的粒子,使其接近光速,而高速的离子通过筛选汇聚成重离子束,从而为我们所用。
就这一点来说,我们首先需要加速离子,使其获得能量,再对离子的能量进行筛选。我们先忽略装置的细节,来聊聊主要的部件。
首先,我们需要使用前面提到的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ECR以及扇形聚焦回旋加速器。
(图片来源于百度)
利用电场,使离子获得较高速度。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当我们将离子速度提高时,能量随之提高,而当速度接近光速时,也就达到了人类目前可以获得的离子最大能量,这样就为我们的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然后,我们使用冷却储存环来补充注入束流,从而提高了束流的强度,更增大了我们实验成功的概率。最后,“重量级选手”放射性次级束流分离线登场,这也是决定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通过磁铁的作用,我们将偏转束流和聚焦束流同时进行,从而分离“炮弹”,得到能量足够大的重离子。
经过了这么多的环节,我们才能得到强度足够大的重离子束,从而实现目的。
朋友们,科学的研究就如同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坚强的意志。如果没有中国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攻关,中国在重离子加速器领域的研究就不会有今日的成果。而中国科学家筚路蓝缕,最终也取得了丰硕的回报。我们利用这个装置实现了甜高粱突变体的筛选,一定程度上应对了粮食危机,抵御了西北地区的风沙侵蚀。不仅如此,中科院利用重离子加速器精确测定了多个原子核质量,奠定了我国在原子核质量测定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2013年,中国获得国际原子能质量评估中心的管理权,中国开始发布原子质量评估结果,这增强我国在科学领域的发言权。笔者由此将重离子加速器比作中国进步的“催化剂”。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见证这台机器助力中国实现又一次飞跃。电学巨人法拉第曾以新生的婴儿来比喻新兴的技术。而重离子加速这门技术当今仍处于发展阶段,当它“成年”之后又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这些尚不明了。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重离子加速器的潜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