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8/22 9:08:55 | 浏览量:125 |
标准名称:配电网谐波谐振评估技术导则
英文名称:Technical guide for harmonic resonance evalu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标准编号:T/CPSS 1013—2025
ICS分类号:01.040.29
CCS分类号:K 46
起草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深圳电气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亚洲电能质量产业联盟、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爱科赛博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南京灿能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文山供电局、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陶顺(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执笔人:汪清、郭成、焦亚东
起草组成员:陶顺、汪清、焦亚东、郭成、钟庆、胡海涛、许涛、郭敏、潘玲、肖敏英、白浩、黄炜、韩杨、仉志华、罗永捷、方支剑、唐酿、孙俊杰、奚鑫泽、张润涛、杜婉琳、兰金晨、万信书、陈昕、刘丰、张俊奇、杨瑞、郭建良、辛明勇、孙莉娟、季建春、钱永亮、程绪可
标准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交流配电网谐波谐振评估的一般规定、指标和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50 Hz交流配电网的谐波谐振评估,由间谐波引起的谐振评估可参照执行。
标准先进性:
随着源网荷各环节设备电力电子化比例攀高,配电网谐波发射特性由“局部”和“窄频段”向“多源化” 和“宽频化”发展;无功补偿装置、高电缆化率和含滤波单元的并网设备的广泛使用,配电网自有谐振点呈现“低频化” 和“多频段化”的变化趋势;两方面趋势结合,致使配电网谐波谐振风险激增。谐波谐振会严重劣化电能质量,威胁电力设备的绝缘和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甚至会损坏电力设备,破环配电网局部安全稳定。因此,迫切需要从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角度规范谐波谐振评估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交流配电网谐波谐振评估的一般规定、指标和流程,旨在针对配电网谐波电压或电流超标、电力用户接入或新能源并网的电能质量预评估,以及配电网网架结构或无功补偿设备参数调整等场景,获取谐振频率和谐振放大频率范围,量化谐振可能造成谐波电压或电流放大的程度,实现谐波谐振现象的判定。
本标准推荐基于仿真或建模解析计算,采用扫频法优先考虑5kHz以内的谐波谐振现象,并定义了谐波电压放大系数和谐波电流放大系数;面向所分析配电网可能的运行方式,基于谐波电压放大系数频率曲线和谐波电流放大系数频率曲线,全面评估可能存在的配电网谐波谐振现象,不仅可以配合配电网谐波电压或谐波电流超标原因分析,而且可以为电力用户接入、新能源并网、以及配电网网架结构改造或无功补偿装置建设等提供谐波谐振预评估,以指导相关的规划、设计与运行。
点击下载PDF版标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