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8/1 9:24:12 | 浏览量:177 |
各有关单位:
为助力会员企业技术交流和产品创新,学会于2020年推出线上交流活动-“电源云讲坛”,共计举办46期,超过八万人次参与,得到行业广泛关注及认可。为持续助力会员单位和行业企业创新发展,2025年学会将继续举办电源云讲坛活动,年内计划组织10期。
电源云讲坛系列活动采用网络会议研讨+在线直播的形式,邀请各领域优秀专家和会员企业,就广大会员关心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进行讲座报告,同时邀请资深专家与企业代表就相关专题进行互动研讨。欢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参加。
2025年电源云讲坛第6期具体安排如下:
一、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电源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电源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
二、 活动主题
电力电子化新型电力系统
三、 活动时间
8月9日15:00-18:00
四、 本期焦点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的电力系统呈现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越来越多的源网荷储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这种高度电力电子化的电力系统如何实现不完全依赖传统同步机的稳定电网构建,如何实现电力电子设备的海量接入及源网荷储高效协同,给电气学科带来了一系列跨领域的全新挑战。
本期云讲坛将围绕电力电子化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构网型变流器稳定分析及控制设计、电动汽车充电桩与电网的交互作用等研究热点,通过分享海外优秀华人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互动点评,为电力电子与电力系统的交叉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实现思维碰撞,激发创新火花。
五、 活动内容
· 专题报告
· 互动嘉宾研讨点评
· 自由交流、答疑
六、 主持人、互动嘉宾
(一) 主持人
孙凯 教授
中国电源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
王来利 教授
中国电源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
(二) 致辞嘉宾
刘进军 教授
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
(三) 特邀专家
张兴 教授 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电能变换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合肥工业大学
王雄飞 教授 清华大学
洪启腾 副教授 思克莱德大学
七、 专题报告
The Evolution of EV Charging and Its Impact on the Grid
秦子安 长聘副教授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Frequency-Domain Large Signal Modeling and Non-Conservative Stability Analysis of Grid-Forming Converters
杨东升 Assistant Professor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构网型变流器的控制动态交互及设计准则
赵方舟 助理教授
奥尔堡大学
八、 参会方式
(一) 腾讯会议参会
1. 通过腾讯会议参加,可与特邀专家进行互动研讨。为保证互动交流效果,参会名额限300人,报满即止。会员单位享有优先参会权。
2. 点击链接或输入会议号进行报名,审核通过后可在当天进入腾讯会议室。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UXqOUTo514QX
腾讯会议号:481-176-160
(二)微信视频号直播
微信视频号“中国电源学会”同步直播,扫码预约观看。
(三)抖音直播
抖音搜索“中国电源学会”或扫描二维码点击关注。
九、 联系方式
中国电源学会 会员会展部
联系电话:022-82198662
中国电源学会
2025年8月1日
欢迎广大电源企业加入中国电源学会,与海内外同行、上下游企业、专家学者交流与学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创新和竞争力。学会将与会员企业一路同行,为促进我国电源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共同努力。点击了解详情
The Evolution of EV Charging and Its Impact on the Grid
秦子安 长聘副教授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报告概要:电气化交通是实现全球碳中和气候目标的关键。作为重要支撑技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在决定充电效率和对电网系统的影响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随着电池容量不断提升以满足更长续航里程的需求,充电系统的功率也需相应提高,以确保充电过程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目前,额定功率超过300千瓦的快充装置已广泛部署于高速公路沿线的服务区。对于重型电动交通工具,其充电需求可达到兆瓦级功率水平。
然而,现有配电网整体架构尚未针对高功率充电设备的大规模部署进行优化,无论是在电网容量还是电网刚度方面均存在显著限制。为有效应对上述挑战,亟需在高性能电力电子技术、储能系统集成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与技术创新。上述关键技术问题将在本次报告中予以探讨。
报告人介绍:秦子安博士于2009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得丹麦奥尔堡大学博士学位。现任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可持续能源系长聘副教授。2014年曾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其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储能系统。在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章节4章,拥有4项国际专利。现任IEEE TPEL、TIE、JESTPE编委。他是IEEE交通电气化理事会荷比卢分会的创始主席,曾担任IEEE PEDG 2023与2024、IEEE ISIE 2020、IEEE COMPEL 2020等多个国际会议的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他曾荣获IEEE OJPEL最佳论文奖(2020–2023年)以及2023年IEEE电力电子设计挑战赛国际二等奖。
Frequency-Domain Large Signal Modeling and Non-Conservative Stability Analysis of Grid-Forming Converters
杨东升 Assistant Professor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报告概要:Driven by the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s (VSCs) are increasingly expected to provide grid-forming functionalities. While various time-domain large-signal analysis methods for single grid-forming VSC have been proposed, it is difficult to extend these methods to the systems with multiple converters. This lecture will introduce a unified nonlinear large-signal model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for multiple grid-forming VSCs in the frequency-domain. By transforming the grid-forming control from rotating dq frame to stationary αβ frame, it allows accurate and unified modeling of the control nonlinearities as conic sector gains, and enables the system-level model integration without relying on a global dq frame. Then a sufficient-necessary condition for global asymptotic stability is provided by applying the generalized small gain theorem on the obtained large-signal model. The non-conservative stability boundary calculated with proposed large-signal model and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has been validat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multi-converter system, consisting of two grid-forming VSCs with different control parameters connecting to the weak grid throug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lines. This frequency-domain approach can be readily applied to large-scale systems, which provides a crucial methodology for developing future robust power electronics-based power systems.
报告人介绍:Dr. Dongsheng Yang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the Netherlands, Senior Member of IEEE, and listed among Stanford University’s global top 2% most-cited scientists.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high-power medium-voltage power electronics, especially in green hydrogen, EV fast charging, and renewable-grid integration. Since 2019, he has led over €9 million in research projects funded by Horizon Europe, NWO, and industry partners like DNV, KEMA, and Shell. He pioneered the electrical design of the world’s first GW-scale onshore hydrogen plant and advanced offshore wind-to-hydrogen systems. Dr. Yang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50 SCI papers, holds 6 patents, and currently leads a research team of 4 postdocs and 12 PhD students.
赵方舟 助理教授
奥尔堡大学
报告概要:随着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局部电网强度下降,电力电子变流器间控制动态交互引发的振荡与失稳事故日趋频繁。近年来,构网型变流器因其电压源特性及其优异的弱电网稳定性而广受关注。本报告围绕构网型变流器所引入的动态交互行为,深入探讨构网—跟网协同系统在弱电网下的稳定性特征,以及构网在强电网条件下所引发的低频振荡机制与控制设计准则。
报告人介绍:丹麦奥尔堡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构网型变流器的动态分析与控制设计,曾深度参与瑞典日立能源、丹麦沃旭能源(Ørsted)、荷兰壳牌集团、比利时电网公司等多个政府及工业合作项目,重点攻克了构网型控制在多场景、多扰动及极端电网条件下的交互稳定问题。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6篇聚焦构网技术的代表性论文,其中5篇入选IEEE热点论文。自主开发面向高度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解析工业软件,并创立丹麦公司PowerArk,受邀参加第八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荣获绿色低碳行业决赛一等奖(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