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8/12 16:30:00 | 浏览量:2645 |
各有关单位:
为助力会员企业技术交流和产品创新,学会于2020年推出线上交流活动-“电源云讲坛”,共计举办38期,超过四万人次参与,得到行业广泛关注及认可。为持续助力会员单位和行业企业创新发展,2024年学会将继续举办电源云讲坛活动,年内计划组织10期。
电源云讲坛系列活动采用网络会议研讨+在线直播的形式,邀请各领域优秀专家和会员企业,就广大会员关心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进行讲座报告,同时邀请资深专家与企业代表就相关专题进行互动研讨。欢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参加。
2024年电源云讲坛第6期具体安排如下:
一、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电源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电源学会直流电源专业委员会
中国电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二、 活动主题
新一代电源和新关键技术进展
三、 活动时间
8月17日9:00-12:00
四、本期焦点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力量,它们不仅在各自领域内展现出了强大的增长潜力,更是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未来科技与产业的格局。以AI PC、AI服务器、AI手机为代表的众多应用对高性能运算的需求大增,新能源系统亦持续追求更高效率的突破, 这同步对 电源功率密度、电源拓扑结构设计、元器件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高效电能变换器需求有望持续升级。本期云讲坛特邀行业专家做嘉宾演讲与论坛交流,聚焦高效电能变换器在新能源与高性能运算领域中应用,探讨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创新解决方案。
五、活动内容
· 专题报告
· 互动嘉宾研讨点评
· 自由交流、答疑
六、主持人、互动嘉宾
(一) 主持人
杨旭 教授
中国电源学会直流电源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安交通大学
(二) 特邀专家
阮新波 教授 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吴良材 副总裁 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理事单位)
符志平 研发总监 深圳市雷能混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理事单位)
七、专题报告
高阶谐振网络构造方法和变换器实现过程的变压器融合性研究
张相军 副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面向核心算力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极速电源
王浩宇 研究员
上海科技大学
不匹配工况下光伏发电系统功率优化研究
赵犇 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西北工业大学
八、参会方式
(一) 腾讯会议参会
1. 通过腾讯会议参加,可与特邀专家进行互动研讨。为保证互动交流效果,参会名额限300人,报满即止。会员单位享有优先参会权。
2. 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名,审核通过后可在当天进入腾讯会议室。
https://meeting.tencent.com/dw/IcjWetDWZwKY
(二)微信视频号直播
微信视频号“中国电源学会”同步直播,扫码预约观看。
九、联系方式
中国电源学会 会员会展部
联系电话:022-82198662
中国电源学会
2024年8月12日
欢迎广大电源企业加入中国电源学会,与海内外同行、上下游企业、专家学者交流与学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创新和竞争力。学会将与会员企业一路同行,为促进我国电源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共同努力。点击了解详情
张相军 副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告概要:谐振网络广泛用于各类DC-DC变换器、逆变器和无线电能传输领域,谐振变换器是一种典型的应用,近些年来,为解决低阶谐振变换器设计自由度少引起的诸多问题,学术界在构建高阶网络方面出现了很多的成果。本报告将在低阶网络特性研究基础上,研究高阶网络的构造方法及分布谐振分析理论,并研究分布谐振方法的应用技术。最后给出几种应用设计实例。
报告人介绍: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航空电源、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宽禁带器件驱动技术。中国电源学会直流电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源学会照明电源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台达电力电子与教育发展基金、航天创新基金、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以及国际合作项目以及部委企业合作课题多项,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重点项目及省重点项目。发表SCI文章3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王浩宇 研究员
上海科技大学
报告概要: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数据中心承担着支撑现代社会数字化运行的重任,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中心的运行消耗着大量的电能,仅在中国,每年就消耗数以千亿千瓦时的电能。同时,随着处理器性能和半导体工艺的提升,处理器芯片对电源的需求向低压(<1V)和超大电流(>1000A)的方向发展,处理器芯片也具有超快的动态负载电流(>1000A/𝜇𝑠)的特点。为了应对这些新挑战,为处理器芯片提供快速、稳定的供电电源,采用更加节能高效的数据中心供电电源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同时,为提升数据中心整体的供电效率, 48V 母线架构逐渐取代传统的 12V 母线供电架构,因此,板载电源需要实现更高的降压比。因此,数据中心 48V 母线的板载电源面临着多重挑战:(1)严苛的效率和功率密度需求;(2)超高降压比的要求;(3)极快的动态响应速度;(4)准确的电路与控制模型。
针对在实际应用中的这些挑战,本报告提出了具有快速动态响应的电源解决方案,并从供电架构、拓扑方案、控制方式、小信号模型等方面,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报告人介绍:王浩宇2009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获竺可桢特优毕业生荣誉。2014年博士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获杰出博士论文奖。其后入职上海科技大学,现任长聘副教授。2023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担任高级访问学者。
王博士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电子,电动汽车电能变换、数据中心电源、电池管理系统,脉冲电源等。他主持NSFC面上、上海市科委等资助的基础研究及企业应用项目十余项,教研经费千余万。他发表论文百余篇,被引3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得落地。
赵犇 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西北工业大学
报告概要:光伏发电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光伏产业成为加快我国能源转型的中坚力量。由于树木、云朵、灰尘等因素造成的光伏组件局部遮光和光伏组件之间不同程度的老化,串联光伏组件会出现电特性不匹配问题,使得光伏系统发电功率大幅下降,造成发电量严重损失,这成为了光伏领域亟需解决的痛点之一。针对不匹配工况下的功率优化问题主要有两种技术路径:一是改进的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二是以光伏均衡器为代表的新型电力电子变换器。
本报告首先对光伏发电系统不匹配问题的背景与产生机理进行详细介绍。其次,在软件算法层面介绍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及扰动观察法的改进型混合式MPPT算法,该算法可以减少粒子数量和迭代次数、提高收敛速度,并且利用重初始化的方法能够实现在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下重新寻找到全局最大功率点。在硬件拓扑层面,详细介绍了光伏均衡技术并且进行简单的仿真验证,最后介绍一种多绕组光伏均衡器与升压逆变器一体化拓扑,利用拓扑融合技术将光伏均衡器与升压逆变器相结合,仅使用四个开关管就能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均衡、升压、逆变功能,减小了光伏均衡器作为光伏系统额外设备所造成的损耗,通过仿真和样机验证证明了在不匹配工况下该拓扑对光伏发电系统功率提升的优异性能。
报告人介绍:赵犇,男,博士,1987年9月生,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2018年西安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本硕博均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其中2012年至201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与控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EI期刊论文1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公开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6项,参与10余项。中国电源学会直流电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电源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EEE工业电子协会交通电气技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