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电源学会
2023年电源云讲坛第9期(总第33期):电气化交通中的电磁干扰与电磁共生-纪念中国电源学会成立四十周年会员服务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23/12/14 13:59:19 浏览量:3150 分享:

时间:2023年12月23日(周六)9:00-12:00,腾讯会议

本期焦点

电磁兼容性是电力电子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的基础,是现代电力电子设备实现高效、高频、大容量与高功率密度的关键技术约束和有力保证。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们对交通系统效率和环境友好性要求的提高,电气化轨道交通系统正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在追求高效便捷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与之相关的电磁问题,特别是电磁兼容与电磁共生。为了展现电力电子系统设计与电磁兼容性分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本期云讲坛特邀请行业专家和相关会员企业代表作嘉宾演讲与论坛交流,将从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思考、EMI滤波器集成的电源模块设计、AI技术助力电气工程创新研究与软磁材料在电磁兼容应用领域应用探讨等几个方面展开交流。敬请关注本期话题,和行业专家一起探讨!

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通过网络会议研讨+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腾讯会议参与人员包括:特邀圆桌论坛嘉宾、报告人、有关单位及会员单位代表(需提前报名)。腾讯会议面向企业开放报名,参与人员可在自由交流环节发言互动。

程序安排

9:00-9:10                

致辞                

刘进军 教授,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                

李虹 教授,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交通大学                

9:10-10:50                

技术报告与工业报告                

10:50-12:00                

圆桌论坛与自由提问                

大会报告介绍

支永健_圆.png            崔晗_圆.png            毛圣华_圆.png            李玉琢_圆.png            

支永健,正高级工程师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崔晗,教授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毛圣华,总工程师

江西艾特磁材有限公司

李玉琢,博士

University of Alberta

1. 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挑战

支永健 正高级工程师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报告摘要: 首先从电磁兼容三要素角度介绍轨道交通的构成,基于轨道交通干扰源越来越强、传播路径越来越复杂和敏感设备抗扰度越来越低的发展特点阐述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研究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中车株洲所十五年来的电磁兼容实践,重点介绍取得的实践成果和一些认识;介绍新器件、新材料、新算法等新技术给轨道交通电磁兼容带来的挑战。

报告人介绍: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于2013年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得中车株洲所“十三五”先进个人、中车集团先进集体和株洲市五一劳动奖章。

2. EMI滤波器集成的电源模块设计

崔晗 教授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报告概要:宽禁带半导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更高频率的开关速度与更高功率密度的不仅带来了电力电子的革新,也对电磁干扰抑制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报告会从宽禁带器件特性入手,详细分析其电源模块的设计封装对于电磁兼容特性的要求,并给出一种新型的滤波器集成方法来有效抑制噪声传播途径。相比于传统的外接滤波器系统,集成了EMI滤波器的电源模块显现出高度的低扰性。

报告人介绍:崔晗于2011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于2013年、2017年分别获得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CPES电力电子中心硕士、博士学位,于2017-201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博士后研究。2020年获得美国田纳西大学CURENT电力电子中心正式教职,担任助理教授独立开展科研教学工作,期间做为PI主持来自美国政府和工业界超百万美元项目,教学评价全A。于2023年8月全职加入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主要科研方向为宽禁带器件应用中的高密度磁元件优化与设计,高频高效电源模块封装和集成,电磁干扰分析及磁材料微观层面建模和应用。担任IEEE 电力电子学会(PELS)公关部主席,IEEE高级会员,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副主编,中国电源学会磁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3. 软磁材料在电磁兼容应用领域应用探讨

毛圣华 总工程师

江西艾特磁材有限公司

报告摘要:软磁磁芯是传导干扰抑制、吸收的主要部件;软磁粉体是电磁辐射吸收的主要介质。因其频率特性、饱和特性非线性特点,不同频率下插入损耗、磁导率差异巨大。哪些因素影响其偏差,微观结构如何体现?本报告深入探讨了软磁材料在电磁兼容领域的应用,通过介绍材料属性-物理功能-电路应用之间的物理关联,解释了磁导率、插入损耗、饱和特性的机理,以期帮助电磁兼容技术人员了解软磁材料在传导与辐射中的应用及提供选型参考。

报告人介绍:毛圣华,高级工程师,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江西艾特磁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专注于磁性材料产品研发与应用。授权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目前担任《磁性材料与器件》编委,中国电源学会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电源学会磁技术专委会委员。江西省科技厅、湖南省科技厅材料组评审专家。主持一项国家重点创新基金扶持项目,两项江西省重点创新型基金扶持项目,参与并完成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AI技术助力电气工程创新研究

李玉琢 博士

University of Alberta

报告概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本次演讲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和基于检索的增强生成(RAG)技术,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将展示AI如何协助处理大量的学术论文、专利和报告,并且如何通过自建或利用现有的AI数据库来克服大语言模型幻觉和偏差,实现知识管理和高效检索,进而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创新。

报告人介绍:李玉琢于2012年和2015年获得中国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并于2021年获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能源系统博士学位,目前是该校的博士后研究员,并担任IEEE加拿大北部分会电力电子学会分会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和图论辅助系统的功率变换器及系统设计。

圆桌论坛及自由讨论

张波.png            Dehong Liu_圆.png            裴雪军_圆.png            陈文洁_圆.png            

张波,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Dehong Liu, Senior   Principal Research Scientist

MERL, USA

裴雪军,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陈文洁,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通过圆桌论坛与自由交流,我们将共同探讨电气化轨道交通系统中电磁兼容与电磁共生的关键问题,分享经验,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相关领域的合作与发展。特邀嘉宾就电气化交通中的电磁干扰与电磁共生轮流进行发言,并进行互动讨论。发言后由参加腾讯会议的其他参会人员进行自由提问并与互动嘉宾、报告人进行交流互动。

参会方式    

(一)腾讯会议参会

1.  通过腾讯会议参加,可与特邀专家进行互动研讨。为保证互动交流效果,参会名额限300人,报满即止。会员单位享有优先参会权。

2.  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名,审核通过后可在当天进入腾讯会议室。

https://meeting.tencent.com/dw/9a33SKGaa0AR    

腾讯会议报名二维码.png    

(二)微信视频号直播
   

微信视频号“中国电源学会”同步直播,扫码预约观看。

sph.png    

头条
学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