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7/8 9:31:07 | 浏览量:253 |
各有关单位:
为助力会员企业技术交流和产品创新,学会于2020年推出线上交流活动-“电源云讲坛”,共计举办47期,超过八万人次参与,得到行业广泛关注及认可。为持续助力会员单位和行业企业创新发展,2025年学会将继续举办电源云讲坛活动,年内计划组织10期。
电源云讲坛系列活动采用网络会议研讨+在线直播的形式,邀请各领域优秀专家和会员企业,就广大会员关心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进行讲座报告,同时邀请资深专家与企业代表就相关专题进行互动研讨。欢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参加。
2025年电源云讲坛第5期具体安排如下:
一、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电源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电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二、 活动主题
人工智能驱动能源系统智变:绿色转型的算力革命与协同创新
三、 活动时间
7月12日9:00-12:00
四、 本期焦点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重塑能源系统的感知、决策与调控模式,成为驱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以数据科学、大模型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为解决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挑战、电池智能管控难题以及极端天气应对提供全新思路。近年来,相关研究受到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正加速向工程落地与规模化应用迈进。
本期云讲坛邀请多位人工智能与能源系统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驱动能源系统智变”的主题,聚焦可解释性电池智能管控、数据-机理联合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以及伏羲气象大模型在电力系统中的深度应用等方向展开分享与交流。与会者将共同探讨当前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如小样本场景下的模型泛化能力、多维相关不确定性的非参数概率建模,以及气象与能源系统间的高效协同机制等,系统分析各类技术路线的适用边界与发展潜力,分享具体科研实践与政策建议。
五、 活动内容
· 专题报告
· 互动嘉宾研讨点评
· 自由交流、答疑
六、 主持人、互动嘉宾
(一) 主持人
孙耀杰 教授
中国电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
王瑜 副研究员
中国电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
(二) 特邀专家
汤天浩 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中国电源学会副监事长
陈为 教授 福州大学 中国电源学会磁技术专委会名誉主任
陈立烽 英飞凌科技高级技术总监 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大中华区技术负责人
七、 专题报告
基于可解释性数据科学技术的电池智能管控
刘凯龙 教授
山东大学
数据-机理联合驱动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源网荷不确定性分析
万灿 研究员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伏羲气象大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李昊
复旦大学研究员、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地球科学负责人
八、 参会方式
(一) 腾讯会议参会
1. 通过腾讯会议参加,可与特邀专家进行互动研讨。为保证互动交流效果,参会名额限300人,报满即止。会员单位享有优先参会权。
2. 点击链接或输入会议号进行报名,审核通过后可在当天进入腾讯会议室。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Rfe137DBvgJ6
腾讯会议号:845-736-479
(二)微信视频号直播
微信视频号“中国电源学会”同步直播,扫码预约观看。
(三)抖音直播
抖音搜索“中国电源学会”或扫描二维码点击关注。
九、 联系方式
中国电源学会 会员会展部
联系电话:022-82198662
中国电源学会
2025年7月8日
欢迎广大电源企业加入中国电源学会,与海内外同行、上下游企业、专家学者交流与学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创新和竞争力。学会将与会员企业一路同行,为促进我国电源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共同努力。点击了解详情
基于可解释性数据科学技术的电池智能管控
刘凯龙 教授
山东大学
报告概要: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文指出需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本演讲将基于演讲人在英国与中国的产学研案例,介绍可解释性数据科学技术在分析优化电池制造链、助力储能系统智能制造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该技术在老化预测等电池运维管控方面的可行性。
报告人介绍:刘凯龙,山东大学教授、博导,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英国未来领袖学者、山东省杰青、IEEE高级会员。长期从事新能源数智化与储能系统集成及管控研究。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le、IEEE会刊上发表一区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中、英国自然基金项目并结题优秀。排一获IEEE TIE、ADAPEN国际期刊最佳论文奖。成果应用于Varta Storage、阿斯顿马丁、UKBIC等龙头企业。任行业顶刊RSER、IEEE TIE、IEEE TTE期刊副主编。
万灿 研究员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报告概要:伴随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间歇性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面临强不确定性挑战。本报告聚焦新能源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分析,系统阐述数据-机理联合驱动的源网荷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体系。报告首先介绍基于人工智能与数理统计的新能源与负荷功率概率预测方法,以非参数形式自适应表征源荷双侧不确定性;提出非参数概率最优潮流的临界域积分方法,实现多维相关不确定性下电网运行非参数概率分析;进一步构建概率预测与运行不确定分析的一体化框架,提出数据-模型融合驱动的源网荷不确定性一体化分析方法,突破传统预测-分析序贯模式,显著提升不确定性分析精度与求解效率,有力支撑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风险预警与运行控制。
报告人介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长聘)、博导。以第一作者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电力系统领域国际Top期刊IEEE PES Trans.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电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电力系统不确定性预测、分析与控制。
李昊
复旦大学研究员、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地球科学负责人
报告概要:目前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仍以数值模式为主,具有物理机制完整、预报要素丰富等优势,然而同时存在复杂度高、计算资源消耗大的局限性。基于人工智能的“伏羲”气象大模型是人工智能与气象科学深度融合的代表性成果,成功构建了气象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技术协同发展的新范式。伏羲大模型能够预报未来数小时、数天、次季节甚至百年时间尺度的天气过程,实现天气、气候一体化预报,具备确定性、概率预报协同能力,形成了端到端优化和地球系统贯通的伏羲系列模型。“伏羲”气象大模型在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可支撑新能源站点选址运维,协助优化调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和绿色转型。
报告人介绍:现任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地球科学方向负责人,研发了伏羲气象大模型。原阿里巴巴达摩院技术总监,是业内首个泛自然资源AI引擎-AI Earth 创始人、最大的商品图像以图搜图产品-拍立淘创始人。在CVPR、NeurIPS、ICML、AAAI等人工智能顶会60余篇论文,包括CVPR 2022 best student paper,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期刊论文18篇,申请专利100+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