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3/10 15:34:54 | 浏览量:564 |
2025年3月8日9:00-12:00,由中国电源学会策划推出的“中国电源学会电源云讲坛”系列活动—2025年电源云讲坛第1期(总第44期)成功举办。本次电源云讲坛围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数智化分析与柔性调节技术专题,采取网络会议研讨+在线直播的形式,共有来自电源领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3000余人参与。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孙媛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李达义教授、中车株洲所新产业事业部龙礼兰解决方案总监分别做了专题报告。
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大学朱明星教授主持会议。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易皓教授;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周胜军教授级高工;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委会常务委员、华北电力大学陶顺副教授作为互动嘉宾参与。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柔性负荷广泛接入下,配用电系统源网荷储交互作用增强,电能质量扰动来源日益丰富且呈现强耦合特性,电能质量扰动逐渐从传统单一非线性负荷引发的局部现象,演变成由各类型设备交互作用导致的系统性问题。电能质量问题的宽频带、分散化、强随机等新特征不断涌现,威胁配用电系统优质供电水平。
本期云讲坛围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特性数智化分析、柔性调控等技术研究热点,通过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技术趋势与交流工程实践经验,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优质供电提供有益参考。
在专题报告环节,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孙媛媛教授做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建模分析与主动抑制技术”的技术报告。随着新型配电系统的建设及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柔性负荷等电力电子变换器大规模接入,导致配用电系统中谐波呈现强耦合特征且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明晰多频耦合谐波影响并制定针对性抑制措施,对保障新型配电系统优质供电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面向电力电子设备多频耦合特性介绍异构变流器的耦合谐波建模、影响评估及主动抑制方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为推动新型配电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孙媛媛教授做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李达义教授做了题为“新型配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新技术”的技术报告。高比例新能源大量分散接入产生了大量的电压型高次谐波,并可能引发局部振荡现象。电力电子装置属于小惯量系统,同时多个LCL电力电子逆变器并联增加了谐振点,可能会产生各种谐振和稳定性问题。电压型的高频谐波有效的抑制手段不多,增加阻尼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手段之一,本报告聚焦一种串联型谐波隔离和振荡抑制控制装置,探讨双向隔离高频谐波和灵活调节系统阻抗增加阻尼的方法,为新型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治理方法提供参考。
华中科技大学李达义教授做报告
中车株洲所新产业事业部龙礼兰解决方案总监做了题为“配电网新型电能质量装备的思考与实践”的工业报告。城市人口产业聚集度高,负荷密度大,土地资源紧缺,配电扩容困难;部分地区存在特殊配网电压等级,无法与10kV配电网互联,无法进行负荷转供;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潮汐性负荷长期占据大量负荷容量,且随着未来快充、超充技术的推进,进一步加大负荷的峰谷差异,且无法实现源-荷互动;随着产业链转型升级,重要敏感负荷对配电电能质量及保护提出更高要求;配电网朝向“互动化”、“绿色化”、“柔性化”、“数智化”形态转变。围绕配电网的新挑战,针对电能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源-荷传输提效及难以互动、绿色安全可靠供电等问题,开展相关新型电能质量装备的研究。本报告围绕可靠供电重点介绍了中压电压暂降治理装备,同时围绕灵活、高效供电等综合电能质量提升简要介绍了相关解决方案。
中车株洲所新产业事业部龙礼兰解决方案总监做报告
互动交流环节,特邀嘉宾就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数智化分析与柔性调节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技术瓶颈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轮流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参会代表就报告内容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数智化分析与柔性调节技术向各位专家提问并讨论交流。
互动交流环节
“中国电源学会电源云讲坛”系列活动,自2020年推出以来,得到行业广泛关注及认可。云讲坛内容上以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选择企业关注的热点、痛点技术话题,解决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升级方面的实际问题、难题,切实助力会员单位和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根据会员企业需求定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