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4 16:04:33 | 浏览量:121 |
第二届电力电子科普征文大赛-入围奖
深圳市飞尼奥科技有限公司 陈坤
今日想与大家探讨一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现状。众所周知,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是电动汽车,这也是我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近期,关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连续2个月超50%,可见新能源汽车未来必将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同时,华为也加入为车企提供电控系统技术支持的行列。因此,我们相信未来 3 至 5 年,电动汽车技术会愈发成熟,体验也会越来越好。说到体验,小编今天想就电动汽车的一个重要体验 —— 充电,与大家展开聊聊。
充电是电动汽车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之一,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充电桩主要有两种: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时,厂家一般会附赠一个 3.5KW 或 7KW 的单向交流充电桩,可方便安装在自家车位。交流充电桩可以理解为一个稳压器,它并非直接给电池充电,而是将电能提供给车载充电机,由车载充电机转化为高压直流给电池充电。因此,车载充电机的功率决定了电池的充电速度,通常约 7 - 8 小时可以充满。另一种是直流充电桩,也就是我们在充电站看到的专门为电动汽车快充的箱式盒子。直流充电桩的结构原理比交流充电桩复杂得多,今天我们将重点探讨直流充电桩。
为了更好地理解充电桩,我们引入一个大家熟知的产品 —— 手机充电器。前些年,我们的手机充电器一般功率为 5W(5V,1A)或 10W(5V,2A),而现在,大家可以看看手机充电器适配器的铭牌,基本都是 20W 起步。除了某个美国手机品牌因利润原因不标配充电器外,国内厂商基本都是 45W 起步,许多旗舰手机甚至标配 65W 充电器,短短 30 分钟就可以将手机充满电,甚至有些手机 5 分钟就可以充电 40% 以上。我们对这种充电速度的体验非常棒,而且充电器的体积并没有增加多少,这极大地方便了经常出差的朋友们,他们只需一个 65W 充电器就可以满足笔记本电脑、pad、手机等全部设备的充电需求。这得益于近些年的几个改变:一是充电接口的统一(type - C);二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的应用,三是兼容多种快充协议。氮化镓使开关频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磁性元件的体积大幅减小,在同样的体积下,输出功率密度更大。
![]() | ![]() |
所以,充电桩未来也是一个功率密度提升的过程,在同样的体积下,要有更大的功率输出,以方便车主快速充电,提升更多的续航里程,达到与燃油车加油时间相当的水平,例如 10 分钟可以提升 80% 的续航。前面提到的手机充电器利用了氮化镓半导体材料来提升功率密度,那么,汽车充电桩有什么可以提升功率密度呢?答案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由于氮化镓材料目前只能在功率器件承载 650V,而碳化硅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点,电压可以达到 2000V,碳化硅模块甚至可达到 6500V。因此,碳化硅可以应用于充电桩,最直观的改变就是体积更小、功率密度更大,更重要的是效率的提升,不仅是能效,还有充电效率的提升。现在我们来看看直流充电桩的原理图:
如上图所示,这只是展示了充电桩最核心的部分,实际上还有控制电路、通讯、计量等部分。大家看到的 4 组并联的 AC - DC 转换,是整个充电桩的核心。这种原理架构设计非常出色,因为将功率提升采用了模块化方式,只需将每组 AC - DC 转化模块做精致、统一,充电桩的整体功率就可以根据环境进行搭配,成本可控,安装也方便。就如同我们在大学期间组装电脑,为了提高运算速率不卡顿,一般会添加内存条。
如何做好 AC - DC 模块,解决散热和功率密度问题,碳化硅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如何利用好碳化硅,发挥其最佳性能,需要一个合适的驱动来管控和引导它,正如老话所说:“好马配好鞍”。这里插播一个广告:德国英飞凌(infineon)的碳化硅在电力电子、功率器件领域是佼佼者,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最先进的工艺,以及严格的品质把控,是您在设计中使用碳化硅的不二选择。同时,它的终身伴侣 —— 驱动,最近也量产了相当多的规格产品,大家可以关注infineon的官网或者公众号。我们知道,一个高性能的跑车需要一个好司机,英飞凌 X3 系列就是碳化硅的引路老司机。
从广告中回归正题,本人对未来 3 - 5 年充电桩市场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不禁感叹科技的进步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惊喜。期望能与各位大神交流未来充电桩的市场发展和行业信息,欢迎进入深圳市飞尼奥科技有限公司(infineon授权代理商)的网址(www.fineio.com)和公众号进行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