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4/8 13:56:57 | 浏览量:492 |
为提供青年人才交流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励本领域青年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电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每年举办“中国电源学会教学育人与科研实践交流会”活动,目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4届。
本次活动是第十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SPEED 2024)的同期活动,邀请了6位中国电源学会首届“青年托举人才工程”入选者,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经验,中国电源学会工作人员也将会解读依托学会申报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的相关政策,同时也邀请本领域知名专家与参会的广大青年学者面对面交流互动,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教学育人与科研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电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宋文胜
副主任委员:马柯、王奎、朱东海、刘闯、刘增、李楚杉、吴红飞、张国强、张犁、徐千鸣
秘书长:孙逸龙
副秘书长:王顺亮、何青青、陈健、陈鹏伟、姜飞、熊连松
活动日程安排
日期 | 时间 | 活动 | 主持人 | 地点 |
2024年 4月13日 | 15:30-15:45 | 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刘进军教授致辞 | 宋文胜 | 中国·宣城 世纪缘国际 酒店 —— 1 楼 双招双引厅 |
学会相关领导介绍青托政策 | ||||
15:45-17:15 | 报告题目1:那些年不期而遇的善意 报告人:付琳 同济大学 | 朱东海 徐千鸣 | ||
报告题目2:关于“冷板凳”研究的一点思考 报告人:张军 河海大学 | ||||
报告题目3:融入新平台新团队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报告人:陈鹏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报告题目4:无线电能传输科研历程交流汇报 报告人:胡宏晟 重庆大学 | ||||
报告题目5: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直流故障应力解析分析与穿越控制方法及科研经验交流 报告人:何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报告题目6:直流系统韧性提升科研历程与思考浅见 报告人:马建军 上海交通大学 | ||||
17:15-18:00 | 知名专家面对面 西安交通大学 刘进军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徐殿国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康勇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阮新波教授 浙江大学 李武华教授 重庆大学 杜雄教授 阳光电源中央研究院电力电子研究中心 庄加才总监 | 熊连松 王顺亮 |
特邀专家简介
刘进军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刘进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领军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IEEE 会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电力电子与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IEEE电力电子协会2015-2021副主席。
徐殿国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徐殿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电控系统与装置专委会主任、电力电子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电气自动化专委会主任;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1)副主任;IEEE Fellow;IEEE TPEL Co-EIC、电工技术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IEEE TIE、IEEE JESTPE等刊物编委。主要从事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交流永磁伺服系统、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兼任电驱动与电推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储能与电力变换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负责人。所领导的课题组在新能源高效率电力电子变换器和电机驱动控制领域取得了诸多国际领先成果,交流电机及其驱动控制领域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担任多个国际会议(ITEC Asia-Pacific、ECCE Asia、VPPC、ICEMS等)大会主席、国际指导委员会主席等职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发表学术论文530余篇,获发明专利67项,参编学术著作6部。荣获2018年IEEE 工业应用学会杰出贡献奖。
康勇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康勇,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电能高密度转换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宽禁带半导体封装集成、新能源发电、特种电源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次、国家教学成果奖1次、省部级科研奖励7次。
阮新波 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阮新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博导、IEEE Fellow。长期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电子变换技术、航空航天电源、新能源供电系统和电力电子系统集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重点项目2项和面上项目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人才)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各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课题1项,以及其他项目100多项。获得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50项,美国专利2项;出版中文专著8部,在WILEY和SPRINGER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4部,出版《电力电子技术》教材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90多篇。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国家重点型号任务。
李武华 教授
浙江大学
李武华,2002年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获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留校任教;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13年晋升为教授。2010年至2011年受加拿大政府资助赴Ryerso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于2007年至2008年在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GE Global Research Center)做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包括大容量功率器件的特性表征、高性能变流器的拓扑理论、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的运行控制等。
负责建立(完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0余项。主持(在研和完成)国家、省部级、企(事)业合作研发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基金委“杰青”、“高铁联合基金”重点、“优青”、科技部“973青年科学家专题”等。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已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杜雄 教授
重庆大学
杜雄,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主要从事电力电子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研究。获得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二、三等奖各一项。任电源学报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编委。
庄加才 总监
阳光电源中央研究院电力电子研究中心
庄加才,男, 200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阳光电源中央研究院电力电子研究中心总监,负责复杂电力电子系统架构规划及核心技术预研工作。在光伏逆变器、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应用、固态变压器及数十MW级大容量变流器等方向开展了相关前沿技术研究,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0余项,已获授权100余项。先后参与了2016“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专项项目和2018年“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的国家重点专项项目。并于2021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