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电源学会
探讨新能源发电技术 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2024年电源云讲坛(第4期)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6/18 15:54:45 浏览量:2285 分享:

2024年6月15日9:00-12:00,由中国电源学会策划推出的“中国电源学会电源云讲坛”系列活动—2024年电源云讲坛(第4期)成功举办。作为中国电源学会2024年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电源云讲坛围绕新能源发电构网技术及应用专题,采取网络会议研讨+在线直播的形式,共有来自电源领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5100余人参与。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刘辉副院长;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辛焕海电机系主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KTH Royal Insititute of Technology) 王雄飞教授分别做了专题报告。

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电能变换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张兴教授主持会议。清华大学谢小荣教授;中国电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胡家兵教授;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电能变换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理事长单位)赵为高级副总裁/研究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秦世耀教授级高工作为互动嘉宾参与。

在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系统中,传统的跟网型并网控制技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并掀起了有利于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稳定运行的构网型控制技术研究热潮。这一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持续推进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更有助于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给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及其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稳定性问题。

本次会议特邀国内外知名高校学者以及企业专家作嘉宾演讲与讲坛交流,就新能源发电构网技术应用的前沿研究和工程案例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分析当前技术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促进产学研用的协同交流与合作,推动新能源发电构网技术在未来的广泛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专题报告环节,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刘辉副院长做了题为“构网型机组并网特性及实测”的技术报告。报告简要介绍构网型技术的发展过程、团队开展的相关工作在其中的定位;面向大电网主动支撑需求的构网型变流器控制策略与并网特性;构网型变流器实验室测试验证;构网型技术未来发展技术需求。

 刘辉.png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刘辉副院长做报告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辛焕海电机系主任做了题为“变流器频域稳定判据的置信度问题”的技术报告。报告揭示机理和选择分析方法是电力系统稳定研究中的重要工作,但所揭示出的稳定机理是否可信、分析方法是否合理依靠主观判断,缺乏定量评估方法。为此,聚焦电力系统在平衡点邻域的动态特性,剖析电力电子并网系统的主要矛盾定位与稳定模式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频域稳定判据及其导出机理的置信度问题;进一步,从系统鲁棒性视角,提出主要矛盾的辨识方法和稳定判据的置信度评估方法;最后,针对线性化系统,探讨频域分析方法的选择及物理机理的认知问题的数学基础。


 辛焕海.png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辛焕海电机系主任做报告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KTH Royal Insititute of Technology) 王雄飞教授做了题为“Grid-Forming Converters: Technical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Latest Development”的技术报告。全球正在努力实现净零能耗系统,这加速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各种能源消费电气化的转变。因此,电网发生了重大变革,而这主要是由电力电子变流器在能源转型中的大量使用所推动的。在全球范围内,电力系统运营商一直在不断更新成网技术的功能要求。本报告分析了最新的电网形成能力要求,深入探讨与电网形成变流器系统集成相关的机遇和挑战。


 王雄飞.png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KTH Royal Insititute of Technology) 王雄飞教授做报告


互动交流环节,特邀嘉宾就新能源发电构网技术及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技术瓶颈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轮流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来自腾讯会议和视频号的参会代表就报告内容和新能源发电构网技术及应用向各位专家提问并讨论交流。


 互动环节.png

互动交流环节


“中国电源学会电源云讲坛”系列活动,自2020年推出以来,得到行业广泛关注及认可。云讲坛内容上以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选择企业关注的热点、痛点技术话题,解决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升级方面的实际问题、难题,切实助力会员单位和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根据会员企业需求定期举行。同时在接下来工作中,中国电源学会将不断了解广大会员的最新需求,适时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会员服务,希望能够与广大会员一道,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推动电源行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头条
学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