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1/5 16:38:08 | 浏览量:3309 |
由中国电源学会主办,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车充电与驱动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中国电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21年“新能源车充电与驱动技术高级研修班”于2021年10月30至11月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修班。
本次培训主要围绕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与先进驱动控制技术、宽禁带(氮化镓、碳化硅)器件特性及其应用测试、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技术、新能源车电磁兼容技术等专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徐德鸿教授 徐国卿教授
浙江大学 上海大学
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
IEEE Fellow
随着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及个人对于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越来越感兴趣。本次专题研修班是第六年举办,研修班开班仪式由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车充电与驱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军明教授主持,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车充电与驱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国桥博士致开班辞,本次研修班邀请了浙江大学、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IEEE Fellow徐德鸿教授、上海大学、上海大学电机与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徐国卿教授、浙江大学吴新科教授、清华大学李哲副教授、敏业科技信息(上海)有限公司黄敏超博士、浙江大学杨树博士共同授课,系统讲解新能源车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方向。
沈国桥博士开班致辞 张军明教授主持开班仪式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吴新科教授 李哲副教授在线授课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黄敏超博士 杨树博士
敏业科技信息(上海)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研修班现场
经过两天半紧张的授课,研修班圆满结束,大家对本次研修班给予了充分的认可,认为在授课内容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工程师的实际研发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据悉中国电源学会还将在2021年11月-12月期间举办三场培训课程,培训主题涵盖“新型半导体器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电源”、“电磁兼容”。具体安排如下:
1. 2021年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与应用高级研修班
时间、地点:2021年11月27-29日 上海
主讲老师:特邀德国开姆尼茨大学(TU Chemnitz)电力电子系首席教授、IEEE高级会员、欧洲电力电子与驱动协会ECCE(EPE ECCE)杰出成就奖获得者Josef Lutz教授作为主讲老师。
Josef Lutz教授是功率半导体可靠性领域泰斗级学者,其以第一作者身份著有电力电子领域权威著作《功率半导体器件-原理、特性和可靠性》。在过去的数十年,Lutz教授发表国际论文282篇,其中第一作者60篇。并发明CAL二极管、GTO晶闸管和快速恢复二极管。
课程内容:本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功率半导体器件IGBT、碳化硅和氮化镓新技术,深入分析新型功率器件的器件原理、结构、封装、可靠性、驱动与保护等核心技术。课程经过九年的发展,成为了业内的精品课程。课程设置紧密贴近产业实际需求,着重破解工程应用的难题。尤其碳化硅和氮化镓的应用技术,为电源领域的工程师、研发者、高校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系统的应用指导。
2、2021年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电源技术与设计高级研讨班
时间、地点:2021年12月11-12日 南京
主讲老师:特邀IEEE Fellow、“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阮新波教授;台达(上海)电力电子设计中心主任章进法博士;北方工业大学张卫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杨旭教授等国内顶尖电力电子专家共同授课。
课程内容:本次课程是面向企业技术人员开展的一次综合性电力电子技术理论、专业知识的培训,内容涉及直流变换器、PFC变换器、新型器件应用、电磁兼容设计、全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LLC谐振变换器以及航空电源变换技术,目的是为企业技术人员提供如何实现电源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途径,拓展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提高企业人员的研发设计能力。
3、2021年第二期高品质电源电磁兼容性高级研讨班
时间、地点:2021年12月28-30日 上海
主讲老师:黄敏超博士(敏业科技信息(上海)有限公司);裴雪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导);和军平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博导));郝欣博士(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课程内容:课程主要讲解电磁兼容(EMC)的测试和相关标准、电磁干扰(EMI)产生的原理以及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宽禁带器件在EMI中的特性分析和解决方法。使学员了解电磁兼容原理,具备分析和解决开关电源电磁干扰问题的能力,掌握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