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电源学会
优秀青年电源科技工作者风采展示:陈燕东

发布日期:2019/5/31 11:25:23 浏览量:2316 分享:

为热烈庆祝5.30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电源学会特组织开展“优秀青年电源科技工作者风采展示”系列报道活动,通过对电源领域优秀青年、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和弘扬科学精神,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

电源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立足一线、埋头苦干,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用辛劳和才智取得了丰硕的科研创新成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我国电源青年科技工作者点赞!

陈燕东.jpg

陈燕东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陈燕东,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湖南省青年科技奖”、“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03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06年获湖南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在长沙理工大学任助教,2009年在长沙理工大学任讲师,2014年获湖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担任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17年任湖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任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19年任教授。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源学会照明电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湖南省电工技术学会理事,湖南省智能电力设备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IEEE、IET等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人。2017年获“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科技成果

主要从事大功率电能变换与控制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5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等,作为主研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面向大功率电能变换与控制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突破了大功率电磁冶金系统、海岛特种电源系统、新能源发电装备等多项核心技术,作为技术负责人,研制出世界领先的宽厚板坯高密度电磁搅拌系统、国内首套兆瓦级海岛电源系统等核心装备,并在国内外冶金企业与国防单位应用推广。

  • 发明了冶金电磁搅拌特种电源系统核心技术,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研制出世界首套2.8m宽、350mm厚辊式板坯电磁搅拌系统,并在南京钢铁成功投运,使我国进入该领域世界领先行列。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4),中国专利金奖1项(排名第2),湖南省专利一等奖(排名第2)。

  • 突破了低纹波、低功耗、大电流电解电源核心技术,作为核心研究人员,研制出我国首台高精度50kA大电流电解电源,与国际知名DYNAPOWER公司产品相比,电流纹波由2%下降到0.5%,电耗降低12%,提升了超薄铜箔品质;提出了兆瓦级高压级联单相特种电源核心技术,研发出我国首套30吨中间包电磁加热系统。获2013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2),2017年湖南省首届科技创新奖(排名第2)。

  • 突破了大功率能量快速变换与切换、多机稳定控制、严酷环境下电源适应性三大核心技术,作为核心人员,研发出我国首套15MW海岛特种电源成套装备,其部分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水平,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国际领先。成果获2017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第3)、201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2018年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第1)。

  • 主持研发了4Mvar的大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综合调节装置;提出了快速无功支撑的阻容性逆变器及其并联功率分配方法,实现无功功率快速支撑与谐振抑制。成果被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前主编Frede Blaabjerg教授(IEEE Fellow)等国际知名学者引用并评价。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7,单位排名第1)。

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在IEEE、IET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30余篇,1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排名第3)、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4)、2014年中国专利金奖(排名第2)、2018年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第1)、其他省部级特等一等奖5项(均排名前3)等。




头条
学会活动